城步苗族自治县卫生事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城步苗族自治县卫生局
卫生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经济发展全局,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根据省发改委省卫生厅《关于编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湘发改社会[2005]679号)精神,为了加强我县农村卫生工作,从整体上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我县卫生事业在“十五”期间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需求,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外科楼、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妇幼保健院住院楼、西岩镇医院门诊综合楼等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善了卫生工作条件。
二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成立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完成了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设立了120急救中心,先后启动并实施了集中预防接种门诊、结核病控制、乙肝疫苗接种、艾滋病宣传等项目,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2003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
三是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实施了卫生人才战略,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卫生人才梯队初见雏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在县级单位中得到推广应用,广泛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改善了服务态度。
四是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在县级单位推行了全员聘任制,初步建立了能进能出择优聘用的用人机制。试行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聘任制。卫生职称晋升以考代评,评聘分开,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打造了平台。
五是医疗秩序逐步好转。持续开展了医疗秩序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促进医疗秩序的好转,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就医安全。
六是爱国卫生运动有声有色。大力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卫生单位、文明卫生村和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城乡卫生面貌有了大的改观。
虽然“十五”期间全县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仍存在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卫生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卫生人才短缺、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看不起病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下大力气解决。
二、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完善农村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积极、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
2、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我县农村卫生资源,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加大投入,改革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村卫生室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到2010年,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施改造建设任务。
三、重点项目说明
1、县人民医院外科楼,规划建筑面积461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请求中央安排4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解决100万元。
2、中医院在2006年新建住院楼3550平方米,投资380万元,请求中央安排31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解决70万元。另外选配医疗专业设备、器械需资金100万元,亦请求中央予以安排。
3、县妇幼保健院计划在2006年新建业务用房1100平方米,投资110万元,请求中央安排9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20万元。
4、乡镇卫生院建设:计划分年度对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7所乡镇一般卫生院进行建设,建设业务用房14664平方米,其中新建12564平方米,改造2100平方米,规划投资952万元,请求中央安排789万元,地方政府配套163万元。
5、重点村卫生室建设:我县结核病人较为集中的村有20个,拟建20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包括诊断室、注射室、观察室、药房等,建筑面积每个为60平方米,合计1200平方米,规划投资每个村卫生室4.2万元,合计84万元,请上级予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