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城步 > 苗乡人文 > 历史名人

“飞山令公”——杨再思
发布时间:2024-01-03 信息来源:城步县 作者:城步县
分享到:

作者 杨凯焱

南方杨家将始于唐朝湖南城步。城步杨姓始祖杨再思(860——954)生于唐末,身经五代十国,历任湘西南五溪(注释①)十峒(每侗相当县级)首领、叙州(今湖南靖州县)知州、诚州(今靖州县)刺史、江淮湖广都钤辖使、龙虎大将军、左仆射尚书(该职自汉武帝至唐末设置,是为朝廷重臣)等,是中国南方杨家将(注释②)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曾于湖南靖州城西北五公里处的飞山建立了杨氏军事集团。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之乱,群雄并起, 争夺中原,整个北方狼烟滚滚,天下生灵多遭涂炭,独再思统领下的湘西南兵民屯集,经济繁荣,商贾出入,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享60多年的安宁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靖州飞山为中心的湘西南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集团——“飞山蛮”(蛮: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飞山蛮”影响了湘桂黔鄂渝五省(市、区)毗邻区域,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和雪峰山、武陵山、南岭三大山系,后影响逐及川滇、东南亚等地。再思生前上尊朝廷,下顺民意,安抚百姓,缔造乐邦,抗击外敌,一马当先,实行土地分封制度,有力促进了当时诚叙二州及其湘桂黔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融合团结,使苗、侗、土、瑶等各族先民由部落共同体转化为民族共同体,深受所属各地各族人民的拥戴,奉为良将,为唐王朝所倚重。他的治世之德,安邦之功得到王朝褒扬:先后两次被封王,两次被封公,五次被封候。逝世后又立有阴功,十次诰封,四次封王,六次封候,

(中国南方杨家将奠基人、唐末诚州刺史杨再思画像)

在我国历朝历代仅此一人。他被民众奉若“神灵”千古传颂,建祠立庙祈祷,亦风调雨顺。城步历代杨家将均是杨再思的后人,这些叱咤风云的杨家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宣帝赵顼(北宋第六位皇帝)顺应民意,赐建“杨再思庙”于靖州城西北飞山主峰,故名“飞山庙”(后于公元1185年被宋靖州知州孙显祖移至州城西门外一里多的原作兴书院左侧,明正统十年即公元1445年知州苏文重修),他被后人尊称为“飞山令公”、“飞山王”,后“奉旨列入祀典”。南宋爱国诗人、文学家、史学家陆游至飞山庙观游时曾题联赞云:

“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日月;

开辟王化路,宣仁布义壮山河。

后人在湘西南及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区)交汇区杨姓村寨中建有“飞山庙”、“飞山宫”、“飞山亭”、“飞山桥”等多处,其中建于贵州锦屏县的“飞山庙”20135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方杨家将奠基人、“飞山令公”杨再思以“天地国亲师”为宗旨,以“孝悌忠信”为根本,以“精忠报国”、“为民造福”为目标,以“再、正、通、光、昌、盛、进(秀)”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分封制发展为特征,掌居湘西南沅水中上游主要支流的五溪流域及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区)交汇区,相当如今70余个县市行政区。杨再思共有十个儿子,每个儿子掌管一个峒,其中次子正滔和第三子正修及其后裔在城步苗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壮大,成为全国有名杨姓居多的县,史有“城步地、杨半边”之称,人口发展到十四万余(不含城步杨姓迁出至外地以及其后裔发展到的200多万人口),是自唐至清南方杨家将的中坚力量,其影响力也是最广泛的

(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杨家将村竹枝坡杨再思墓旁边不远处的飞山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主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版权所有: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地址: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行政中心 邮编:422500 电话:0739-7360488
备案号:湘ICP备0901589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90007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52902000013
主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行政审批服务局